信息详情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耐热钢铸件热处理工艺的方法
耐热钢铸件热处理工艺的方法
1.退火
目的:降低硬度,提高塑性,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;细化晶粒,改善力学性能,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;消除冷、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。
2.正火
正火通常作为锻件、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。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,也可作为热处理。对于一般中、高合金钢,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,因此不能作为后热处理工序。
3.淬火
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,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淬火时,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,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。
4.回火
目的: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,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;调整硬度,提高塑性和韧性,获得要求的力学性能;稳定工件尺寸。
5.调质
目的:改善切削加工性能,提高加工表面光洁程度;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;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。
6.时效
7.冷处理
钢件淬火后应立即进行冷处理,然后再经低温回火,以消除低温冷却时的内应力;冷处理主要适用于合金钢制的紧密刀具、量具和紧密零件。
8.火焰加热表面淬火
多用于中碳钢制件,一般淬透层深度为2~6mm;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工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件。
9.感应加热表面淬火
由于肌肤效应,高频感应淬火淬透层一般为1~2mm,中频淬火一般为3~5mm,高频淬火一般大于10mm。
10.渗碳
用于含碳量为0.15%~0.25%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件,一般渗碳层深度为0.5~2.5mm;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,使表面得到马氏体,才能实现渗碳的目的。
11.氮化
目的: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、耐磨性、疲劳强度以及抗蚀能力。